1.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研发中心完善创新研发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大量经费,引进科研人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企业共拥有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0项。东大塑业参与编制了《农用薄膜单位产品能耗额》标准。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获得授权专利

1654936114547251


软件著作权列表

1654936263102778


2.创新条件建设

        公司将继续针对研发、生产、市场和日常管理方面进行结构优化,实现整体研发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将继续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进行生产技术工艺的创新提升研究和加快相关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加快产品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将持续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布局,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促成各类技术项目合作,以合作促创新,不断提升公司科研创新条件与水平。


3.创新人才集聚

        公司坚持实施人才创新战略,多层次引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及生活环境,提供优厚的待遇,发展培育企业自主核心人才库。研发中心在现有的人才引进渠道的基础上,将坚持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研发队伍,提高创新团队技术水平。加强同北京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大学之间合作交流,积极推进农膜领域专家工作站建设,吸引优秀专家、学者到站工作。采用多种方式挖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外专家、学术带头人等行业高端人才到研发中心兼职工作,提高研发中心进行高端前沿技术研究的能力。加强研发中心研发人才的培养,完善针对不同层次研发人员的培训体系,为研发中心人员提供出国深造、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在职进修等机会,不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到研发中心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研发中心人员技术水平。为激励人才持续创新,以项目创新考核作为人才评价体系核心,实施人才晋升和淘汰机制,不断优化队伍人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团队。


4.重点研发项目部署

4.1 高性能可控透光率变光PO膜的研发

        针对有些对光线特别敏感的作物,研发能够最大程度上达到在低温、低光照时具有很高的透光率的产品-高性能可控透光率变光PO膜。并尽可能的让光线透过,促进作物生长,在高光照强度下能够自动变换透光率,降低光线透过率而将直射光转变为散射光,避免灼伤。通过薄膜自身的变化实现透光率的改变,达到实时控制温室内透光率的目的。


4.2 高耐磨性流滴消雾PO膜的研发

        国内PO膜从2010年的规模推广,到15年达到了5万吨,2020年达到了20万吨,增速越来越快。但因为PO膜能够使薄膜具有3年以上的流滴消雾性能,所以逐渐取代只有半年流滴消雾性能的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国内普遍采用浸涂工艺,这种工艺可以生产超宽幅的PO膜,比如18米以上的。涂覆液多为水溶性的,溶剂型的涂覆液多使用酒精作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火灾。这种水性涂液加上浸涂工艺,使涂层和薄膜之间存在的是微弱的键合,很不牢固,钢架和铁丝的摩擦会非常容易的造成涂层脱落,导致流滴功能失效。东大塑业与天津大学吴洪教授合作研发高耐磨性流滴消雾PO膜,大大延长PO膜的使用寿命,并且始终保持良好的流滴消雾性能。


4.3 高质量超宽幅高耐候性转光PO膜的研发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用棚膜的新型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转光功能。在棚膜中增加转光剂可以将阳光中的紫外线转化为作物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时直接吸收利用的红光和蓝光,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非常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虽然聚乙烯的透气性很好,但转光剂为稀土有机配合物,在户外水汽和氧气的作用下转光剂会分解,实际使用3个月后棚膜基本失去转光效果。为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中心将进行高质量超宽幅高耐候性转光PO膜的研发,尼龙材料具有阻隔水汽和氧气的特性,与转光剂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减缓转光剂在水汽、氧气作用下的分解,使棚膜能够达到2年以上的转光期限,从而具有更长的转光效果。


销售热线
售后服务
在线地图
在线留言
cache
Processed in 0.004268 Second.